菊花島通票:175元/人 (包含:景區門票55元+往返船票90元+環島車票30元=175元)
渤海明珠——菊花島(覺華島)
地理位置
從遼寧興城海濱向東南方向海面望去,海天交接處隱約可見一座起伏的山巒,兩端交聳,中間凹陷,這就是菊花島。
菊花島位于興城東南10余公里、距海濱浴場9公里的海中,從海濱出發40分鐘之后就可以抵達。菊花島成長葫蘆形,面積13.5平方公里,地勢南高北低,最高海拔198.2米,海岸線長27公里,是渤海灣中最大的島嶼。其面積堪稱“北方小澳門”。


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1(菊花島線路1) 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2(菊花島線路2)
名稱由來
菊花島,俗稱大海山,在唐宋時代稱桃花島,遼金時代稱覺華島。因島上盛開野菊花,于民國十一年(1922年)改稱菊花島。與古城、溫泉、首山、海濱并稱“興城五寶”。
風物傳說 相傳在1000多年前,有位名叫覺華的僧人帶著兩個徒弟,駕著一葉扁舟從南洋入渤海,飄泊到此。只見島上古樹參天,怪石嶙峋,百花爭艷,彩蝶飛舞,百鳥齊鳴;島外海浪澎湃,山花爛漫而馨香,海鳥婉轉而翱翔,誠有蟬噪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之妙,令人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便居住下來。他出資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九脊重檐歇山大殿----大龍宮寺,專修佛事。隨后,島上碑碣林立,塔幢參列,人煙繁盛,成為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。金代詩人王寂《覺華島》、《留題覺華島龍宮寺》 中"云奔霧涌白浪卷,一葉掀備洪濤中";"平生點檢江山好,我自龍宮覺華島";"四顧鯨波翼寶巖,玻璃環押青螺髻";"夜涼海月耿不寐,幾欲舉手捫天星"和清代詩人和瑛的"碧海真如畫,蓬壺隔水崖,波瀾成雉蝶,精鑿隱人家。時放桃花棹,堪尋菊谷花,何當乘躋往,絕頂隱流霞"都是贊美菊花島的,其迷人的自然風光便可見一斑。

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3(菊花島線路3) 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4(菊花島線路4)
考古發現
菊花島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人居住,對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來說一直是個謎。 出土石器證明:4000多年前,興城菊花島就已經有人居住了,當時島上已是人來人往。不過,現在島上的居民并不是他們的后代,而是來自山東沿海地區的移民后代。
近幾年,考古人員在菊花島東南的風涼山上,先后發現過多件石器,經研究認定:它們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磨制石器,其中比較珍貴的有兩件:一件是半截石磨棒,發現時截面略呈三棱形,兩端稍細。這根石磨棒殘件存長12.5厘米,最大直徑6.5厘米,是古時候人類的生活、勞動用具。同時,在風涼山陰坡發現的一把石斧也比較珍貴,這把斧子雖然經歷4000多年的滄桑,斧子的刃部在出土時仍顯得很鋒利。遺憾的是,這把石斧也殘缺一部分,存長6.5厘米,截面呈橢圓形。
在菊花島上出土的石器均有明顯的使用痕跡,材質在島上都能找到,很可能是就近、就地選取石材磨制的,是當時人類在菊花島上勞動、生存、繁衍的有力證據,也將一些人認為的“菊花島從遼圣宗時期開始有人居住”的歷史推前了3000多年。
那么在海路交通不發達的4000多年前,人們是怎樣登上菊花島的呢?張愷新說,菊花島距陸地9公里,附近海面每年冬天都要結冰(封海),古人很可能是在冬天踏冰登島的,因為島上有足夠的淡水資源和一定數量的植被,于是他們就在島上落腳了;另一種可能就是古人刻木為舟登上菊花島,后來逐漸在島上繁衍生息。
4000多年前在菊花島上居住的人們是不是現在島上居民的祖先呢?答案是否定的,菊花島上現有的2800多名居民,并不是4000年前“菊花島人”的后代,而是來自山東沿海地區的移民后代。
在戰國時期,菊花島名叫桃花島。漢代時,桃花島被稱為桃花浦。到了唐代,菊花島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,島上經濟繁榮,為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。遼金時期,菊花島稱為覺華島,島上廟宇香火旺盛,成為遼國東部的佛教中心。菊花島東南部現存一座遼代古城遺址,據考古專家考證,是遼代的興城縣所在地,可見當時菊花島的繁華。
然而,元朝時的一場戰火,讓菊花島上的居民大部分遷徙他方。明朝時,菊花島成為明軍的軍事基地,1626年正月,努爾哈赤在進攻寧遠城受阻后,派將領武訥格攻打菊花島,島上水師猝不及防,約15000人遭到殺戮,菊花島上一片荒涼。清順治十年(1653年),為了解決遼西因為戰亂而人口銳減、土地無人耕種的局面,清朝廷頒布《招民墾荒條例》,幾百名來自山東沿海地區的農民遷居到菊花島上,現在,菊花島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后代 。

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5(菊花島線路5) 興城戰友旅行社-菊花島圖片6(菊花島線路6)旅游景點
菊花島南端有張家山島和楊家山島,北端還有狀如磨盤的磨盤山島。三島如影相隨,島上煙波浩渺,云霧繚繞,象仙女籠罩著面紗,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,揭開她的神秘,領略她的綽約風姿。
島上東側是一座海拔198米的峰巒,山古嵯峨,千姿百態,沿著羊腸小道登山遠眺:水天一色,蒼茫無際,望見天地根"。還有企鵝石,狀若企鵝昂首翹足,凝視遠方,仿佛企盼游人到此觀光;而獅石頗似勇猛沉雄的獅子在俯瞰大海,為游船保駕護航……
菊花島古跡眾多,人文景觀耐人尋味。從現存的龍宮寺、大悲閣遺址,可以想見當初的龍宮寺必定氣勢恢宏、景觀肅穆;大悲閣雕梁畫棟,金碧輝煌。登島沿環山公路可游覽唐王洞、八角琉璃井、九頂石、菩提樹等名勝,是旅游觀光、避暑的好去處。
垂釣樂園
夏秋之間,垂釣愛好者來到菊花島,肯定會不虛此行。菊花島周圍礁石林立,海草濃茂,是各種海魚棲息、覓食、繁衍的天然場所。林立的礁石又是阻止網具捕魚的天然屏障。因而,這里是魚的天堂,也是垂釣者的樂園。菊花島海釣的最佳季節為8月至11月中旬約3個半月。主要魚類有:梭魚、鱸魚、銅鑼魚、海浮(甲脊)、刺毛、小黃魚、扔巴等。既可以進行船釣,也可以進行磯釣。
如果喜歡更真切的感受大海的磅礴與廣闊,就可以選擇船釣。在蒼茫的大海上,幾葉扁舟,數名釣客,揮竿拋線,一展所長。舟遙遙以輕飏,風飄飄而吹衣。或是屏息凝神,一副眾里尋它千百度的執著;或是悠然自得,滿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灑脫。無論以何種心態,都能得到相同的快樂。人因為海而平添了幾分豁達,海因為人而增加了許多生氣。此時的大海會很配合地將驚濤駭浪收斂起來,把文靜而嬌羞的另一面展示給釣客。釣客雖然體會不到乘風破浪,劈波弄潮的激情與豪氣,卻另有一種滄海之中穩坐釣魚船的超然與孤傲。
如果喜歡體驗海岸的深沉與厚重,則可以選擇磯釣。島上有機動三輪車,可以往返各個釣點。如去周圍的小島,漁民出海可免費接送。垂釣者可以在雄雞唱曉、朝霞滿天的清晨欣然揮竿,可以在夕陽西下、余輝脈脈的傍晚怡然垂釣,也可以在夜幕降臨之后、萬籟俱寂之時,披星戴月進行夜釣。藍天之下,滄海之濱,潮來潮去之時,云卷云舒之際,身安心靜,氣定神閑,撒下一竿香餌,靜待咬線之魚。既無“獨釣寒江雪”的清高,更無“垂釣渭水河邊”的深意,卻自有一番閑情逸趣縈繞心頭。此中之樂,若非親歷,很難領會得來。
到菊花島來垂釣,不管收獲多少,都是一次難得的經歷,都能留下美好的回憶。